[汽車之家 專業測試] 之前我們對林肯領航員進行了使用方面的深度體驗,照例我們后來也對它進行了性能測試以及日常駕駛的體驗,今天的文章就是關于這方面的內容。而如果沒有看過體驗文章的朋友,可以點擊鏈接了解,本文對于外觀和內飾部分將只用很小的篇幅在最后簡單展示。
● 大塊頭來到狹窄的城市
說實話當讓我去取林肯領航員的測試車時,我是拒絕的,畢竟是個大家伙,寬度超過2米,而上海大部分街道又那么狹窄,開一輛城市SUV走都會感覺到很大的壓迫感,更何況是這么大的一個家伙,絕對是一種生不如死、舉步維艱的體驗,也許還會留下什么心理陰影。
但生活和工作就是這樣,既然不能反抗,也只能欣然接受。老地方取車,走之前師傅還特意用方言囑咐了我好幾句,雖然我不是每個字都能聽懂,但大概意思就是這車高,下地庫要小心。是啊,一輛接近2米高的車,不是什么地庫都能下去的,我可不想跟最近熱播的《真實魔鬼游戲》里面大巴車行駛在公路中的那個場景一樣,整個車頂都沒了。
爬進車廂,調節好座椅,如果你覺得踏板位置也不合適,還可以電動調節,這里我們也對上次體驗文章做一個視頻補充,你可以點擊下面的視頻看一下車外電動踏板和車內油門剎車踏板電動調節的過程。
更多精彩視頻,盡在汽車之家視頻平臺
更多精彩視頻,盡在汽車之家視頻平臺
坐姿出奇的高,車頭又方又平,你甚至不需要特意的抬頭就能看到發動機蓋最前沿,后視鏡很大,無論是橫向還是縱向,面積大約是一般SUV的兩倍。忐忑的開出地庫,迎接我的將會是一場噩夢嗎?希望不是。
● 噩夢沒有如期到來
出地庫駛向地面,我想說這輛采用大梁結構的美式SUV擁有這類車型的共同特征。比如它因為車身大梁的存在導致重心高、而懸架柔軟所以行程很長、為了加速平穩所以油門響應緩慢,不過轉向倒是跟其他車不一樣,沒那么輕盈,但也是不沉重的,反過來想想如果跟當年代號E90的3系一樣沉,開車的會瘋掉,所以還是輕巧些好。由于以上種種特性,所以它不適合來回來去的變換車道,仿佛喝醉了一般搖搖晃晃的車身不僅駕駛員自己心里承受不了這份恐懼,就是周圍車輛看見了也躲著你遠遠的。
我想最終每一個全尺寸SUV的駕駛者都會自動回歸到文明駕駛的賢者模式,保持著一條車道踏踏實實行駛,此時我發現如果老老實實走直線的話,2米寬的車身似乎也不那么可怕。的確它占據了并不寬裕的一整條道路,掃一下兩側后視鏡,發現左右車輪與兩側白線之間的空間已非常小,而此時還是在比較寬的路面,如果是高架橋最窄的那幾段,可能就是貼著行駛了。但此時并沒有平時的恐懼感,我想可能是這么回事兒,坐姿很高,跟公交車司機的視線差不多,可以很清晰看到前方的路況,而一般的轎車車頂都處在側面車窗以下部分,不刻意看其實不知道旁邊有車,況且前面有這么一個大家伙,一般的車輛也不愿意跟你并排,所以只要你不著急趕路,總想超過前面的慢車而頻繁變換車道,而是四平八穩的保持直線駕駛,心里壓力其實沒想象中那么大。當然了,如果你要并線的時候,還是要多留意下兩側,一些跑車真的連車頂都看不到。
停在十字路口,坐在高高的駕駛室,路況從沒有像現在這般清晰,我可以輕松地越過兩邊轎車的車頂看到馬路兩側的路況,以前覺得是很危險的“鬼探頭”,現在基本不存在了。當你在路口掉頭時,會覺得方向盤根本打不到盡頭,一般車輛轉到一半時方向盤已經到了一側的止點,而領航員是方向盤地轉動始終伴隨著掉頭動作,你就這么一直在打方向,看著車慢慢轉動,直到掉頭動作完成,你會發現方向盤還沒有打到一側的止點,經過初略計算,領航員方向盤從左滿舵打到右滿舵差不多有小4圈,而一般轎車大概只有3圈出頭點。雖然轉向比很大,但可喜的是,這款車的轉向直徑并沒有跟它的車身長度成正比,感覺和一般的中型城市SUV相差不多,這比我很早以前駕駛凱雷德的經歷好多了。所以雖然不能評價它很靈動,但總之并不愚笨。
● 體會動力與底盤的特性
柔軟的懸架和高高的重心,讓領航員很容易就成為那種忽忽悠悠的車型,讓你找到以往美國車才有的感覺。車內非常安靜,怠速時幾乎聽不到發動機的聲音,以至于曾經有一次以為熄火而再次點火。而當速度達到法規最高限速時,來自于A柱的噪聲開始顯現,這也是方正的車身帶來的弊端,速度越快,噪聲也會隨之增加,不過考慮到國家法定的最高限速,實際使用中的噪音并不會影響舒適性,因為120km/h已經是最快的車速了。
3.5L V6渦輪增壓發動機取代了之前的5.4L V8發動機,而這款3.5L發動機也用在福特和林肯家族很多車型上面,即使在本土美國市場,領航員也不再提供V8發動機車型。355馬力的最大功率以及576N·m的峰值扭矩都比之前的V8發動機數值更亮眼,而實際的加速表現也很不錯,后面的測試成績會有詳細說明,日常駕駛時的調校并不激進,油門踏板很沉,右腳的輕微動作并不會刺激發動機立刻爆發,這臺發動機始終保持著一種沉穩,即便是你油門到底全力加速的時候。
6擋自動變速箱表現很舒適,并不刻意提升換擋速度,也許你覺得它有些慵懶,但這種風格剛好配合領航員的定位,舒舒服服巡航才是它追求的。開了幾十公里后,我在復雜的菜單中發現這輛車還提供三種駕駛模式,雖然興趣不大,但我還是進行了嘗試,不同模式下油門響應和懸架舒適度會有一些變化,但運動與舒適之間的區別似乎并不明顯,而領航員似乎也沒必要去追求運動,所以我后來的所有時間都設定在舒適模式。
高速行駛時底盤會有輕微震動,采用非承載式車身的這類車型大多會有這種現象,并不會損害舒適性,只有當你特意去感受時才會發現,因為忽忽悠悠的懸架會分散你的注意力。在經過連續的大起伏路面時,懸架并不能拉住車身并且將振動吸收掉,所以感覺有些像坐船。不過當場景轉換為路況不佳的非鋪裝路面時,剛才那些不讓人滿意的地方就都變成了滿意,柔軟的懸架能夠過濾大多數振動,車身即使快速壓過坑洼也能保持平穩。平時開轎車或者城市SUV只能以60km/h的速度通過的路段,現在即使開到80km/h也不會覺得顛簸,車身也不會有任何跳動,以往需要立刻減速通過的大坑現在也可以當沒看見一般直接過去。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