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合資自主品牌成為近期汽車行業一大熱門話題,其到底是對于本土企業掌握先進技術和更多話語權的契機,還是外資企業欲以過時技術和低端車型覬覦自主品牌低端市場的野心,亦或是為迎合國家產業政策以換取更多資源的舉動,業內爭議聲一直不斷。近日,全國乘用車聯席會(下簡稱乘聯會)對于合資自主品牌公開表示質疑,認為“發展合資自主的理由極荒唐”。
在“2011年11月汽車市場信息研討會”上,乘聯會秘書長饒達說道:“合資自主是政府推動,但沒有正式文件的內部掌握政策,發展合資自主的理由極荒唐。”
饒達表示,目前,發展合資自主主要是兩個理由,一是怕如同韓國的情況,合資合同期滿外資退出,而合資企業的產品研發部門為空架子,企業早晚要死,發展合資自主品牌會使這個企業繼續生存。但這個理由并不成立,韓國的汽車合資企業合同期滿外資要退出,中國的合資企業合同期滿可以延期。而事實上,合資外方怕政府因要治理我國汽車企業“散亂差”,將來會規定一個外商在中國只能有一個合資企業,而目前擁有兩個合資企業的外商,合同期滿前必須合并成一個企業或撤資。出于這種心理,合資外方紛紛在合同沒有期滿時就延長合同期。因此,外商根本沒有退出中國這個世界最大汽車市場的想法。
發展合資自主的另一個理由是國企的機制差,產品研發搞不好。但目前國企研發實力比合資企業研發實力提升的速度快幾倍,而合資外方為了取得絕對控制權,不愿意提升合資企業的研發實力。
饒達還表示,目前汽車研發實力較強的不是老國企,而在民企、新興國企和民間汽車設計公司,總體研發實力最弱的恰是合資企業。內資的汽車研發人員總數和國內研發經費投入都超過合資企業的一倍多。在合資企業工作的職工,學到外國專家一些經驗和觀念和出國培訓有一定本事后,很多有事業心的研發人員就回到內資企業了,因為在內資企業能更好地施展才華。
饒達同時認為,目前合資自主品牌沒有定義,沒有衡量標準,已經成為合資企業把落后的車型略改進后換個標,降價搶占內資汽車市場的工具,使合資企業沒有大規模擴大研發的動力。因此合資自主沒有站得住腳的理由,也是外商的政府公關和收買為政府服務的其他機構的巨大成果。另外,通過合資自主,合資企業異地建廠,已經不必兼并一個汽車廠了,只要生產合資自主品牌或新能源汽車,合資企業得到的公開和不公開的優惠將越來越多。
我們看到繼廣汽本田率先試水推出“理念”品牌之后,上汽通用五菱“寶駿”正式登場,東風日產“啟辰”更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發展規劃,隨后一汽大眾、上海大眾、北京現代、長安馬自達等紛紛競相公布其合資自主品牌產品計劃。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汽車企業競相覬覦的香餑餑,長期以來“市場換技術”的口號也注定是一句空話,如果交出了技術那又如何能瓜分到更多的市場?在這一背景下合資自主品牌這一概念的推出其目的或許已經不言而喻。而中國政府對合資自主品牌熱情高漲的支持鼓勵的背后原因也同樣發人深思。(編譯/汽車之家 張蜜)
相關閱讀:
合資自主遭質疑 僅一成消費者愿接受?
//www.xiaofatong.com/industry/201108/237410.html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