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目前,有一大堆中國新能源品牌與特斯拉死磕。”在日前舉辦的上汽「智咖匯」上,上汽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常務副院長蘆勇如是說。在“數據決定體驗、軟件定義汽車”趨勢下,傳統車企們開始意識到,“油改電”并非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長久之計,紛紛從源頭上開發屬于自己的純電專屬平臺。
以外資車企代表的大眾MEB、豐田e-TNGA、通用奧特能,以及中國車企代表的吉利浩瀚平臺、比亞迪e3.0平臺等都是車企投入巨大血本,推出的純電動汽車平臺。如今,“上汽星云”純電專屬系統化平臺也來了。
在上汽看來,星云純電平臺是一個能夠靈活兼容未來科技、不斷完成自我進化的超級平臺,未來可成為中國汽車產業一個張“金名片”。
■十年,從E0到E3
早在2010年,上汽就啟動了對標MQB架構的開發,可以說是國內最早開始架構開發的車企。當時的上汽電動汽車基本處于E0階段(內部代號),2012年推出的E50(參數|詢價)純電動汽車就是E0下的產物。
E0階段的電動汽車,每一款車需要單獨設計電池和電驅動系統,耗費了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做純電驅動總成平臺是上汽這幾年一直研究的事情。
2015年,上汽開始了第二代架構E1的開發,并且全面地向電驅化的方向轉型。從E1開始,電池系統平臺已經統一,E1平臺一個尺寸可對應3種電池容量,分別是53kWh、63kWh和72kWh。2018年,榮威MARVEL X電動汽車應運而生,目前ER6等車型也延續了E1平臺。
『MARVEL X』
可在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當下,上汽的電池包容量遇到了瓶頸,市面上更需要80kWh、90kWh的電量,原來的E1架構承載不了。這也是為何上汽下定決定想要搞真正的電動化平臺,從整車設計開始,底盤按照電動汽車方案設計,同時軟件、電氣架構全新設計,以支持更強大的智能駕駛系統。
“在MARVEL X完成開發的同時,我們就啟動了星云專屬系統化平臺的開發。”上汽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副院長康華平稱,“梯度化、可擴展、可迭代升級是星云平臺的開發理念。”
據悉,星云專屬系統化平臺(內部代號為E2)花了大血本,朝著標準化、模塊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將來,上汽旗下榮威、名爵、飛凡和智己四個品牌都能在星云平臺上開發新車型。
在康華平看來,星云平臺來得恰合時宜。從2012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都在高速增長中,2021年銷量躍升至352.1萬輛。據國內乘用車行業的最新數據,到2022年5月底,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26%。而在一年前的2021年1月,這個數據還僅為6%。
■打造一款可擴展模塊化平臺
“作為上汽集團‘新四化’戰略和‘云管端’技術的載體,它的每一個數據都會跑在云上,通過大數據的計算,讓汽車不斷我迭代,滿足千人千面的用戶需求,這就是‘星云’這個名字的由來。”蘆勇解釋道。
“系統化”平臺如何理解?“要做一款電動車平臺不難,做平臺的公司最怕的是平臺帶寬不夠,梯度不夠,做完一個平臺發現不夠用。”
上汽打造的星云是一款可擴展模塊化平臺,由此派生出不同級別的純電專屬架構及其系列產品。“電動車已經發生了一個變革,我們可以把MQB、MLB、MSB整合到一個平臺。”康華平稱。
具體來說,星云平臺具有高度靈活的技術延展性,44-150kWh超寬能量矩陣,150-600kW超寬功率范圍,擁有全尺寸帶寬,軸距最大支持3米,覆蓋全球市場緊湊型車、中型車、中大型車、豪華車和轎車、跑車、SUV、MPV等多級別、多種類整車產品,兼容高壓鑄造、固態電池、線控底盤、全棧電氣架構、無人駕駛等軟硬件前沿科技。
“上汽的目標是2023年實現1000公里的電動汽車續航。”康華平強調。在補能方面,星云平臺的800V快充5分鐘可以保證續航200公里,15分鐘能夠充到80%,400V的快充5分鐘可以續航100公里,30分鐘也能充到80%。另外,星云平臺也布局了2-3分鐘的換電模式。
不過,萬物皆有兩面性。純電動專屬系統化平臺雖好,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對于車企而言,開發一個純電動專屬平臺需要巨大的成本,這需要一定的銷量規模才能對成本進行分攤,否則將面臨虧本。
此次名爵品牌旗下全新純電動車型MG MULAN,正是基于上汽星云純電專屬架構打造,并搭載魔方電池以及全新的超級電驅驅動系統。
『MG MULAN』
“上汽集團有四個新能源汽車品牌,至2023年,如果每個品牌每年推出4款車型,那上汽集團一年就有覆蓋各個細分市場的16款車型。”康華平稱,這是星云超級平臺的一大優勢。
■研發總院形成商業閉環
星云純電動專屬系統化落地的背后,離不開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的建立。
據悉,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成立于今年,整合了旗下五大信息技術中心(軟件、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網絡安全)、乘用車技術中心、海外創新中心等優勢資源,將進一步整合創新研發資源,加快前瞻技術及創新工藝的布局和落地。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任何戰術上的勤奮,也彌補不了我們戰略上的失誤,所以對于上汽來說,創新研究開發總院是前瞻技術的策源高地。”蘆勇稱,“7個技術底座的研發投入周期較長,通過對關鍵技術結構的研發,能夠實現最大效率的共享,大大縮短開發周期,提高整個集團在研發上面投入的轉換效率。”
上汽集團方面透露,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將建立新的研發人員激勵機制,主要包括虛擬股權、技術轉化孵化、項目方面價值激勵三大方面。
在技術進行市場化、商品化之后,將為擁有相關專利的工程師提供激勵,在項目方面,研究人員與智己、非凡等品牌進行共創所帶來的利益也將進行綁定和分享。
此外,隨著上汽海外業務的發展,集團也在籌劃在海外建立創新研究開發分院,主要基于數據法律法規的考量。
最后,上汽集團技術管理部副總經理沈浩明透露,集團正在策劃與手機廠商的深度融合,最快6月底、7月初會有發布手機和車機之間的項目規劃。
總體而言,上汽集團的各個創新企業,會通過整個項目統一落地,統一規劃,在集團技術創新生態形成完整的閉環。(文/汽車之家 彭斐)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