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馬自達(艱難發展終被外方拋棄)
上世紀80年代末,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設立后,當地政府希望在這片新興熱土上發展自己的汽車工業,有著汽車零部件生產經驗的海南汽車沖壓件廠獲得政府支持,從當時局勢動蕩的菲律賓低價購入福特的整車生產線,但得不到美國福特支持的海南廠始終沒有車型可以生產。當時的日本經濟大幅度衰退,為了尋求新的利潤點,海南汽車制造廠與馬自達一拍即合,雙方決定在海南合資生產馬自達車型。1990年10月,海南汽車沖壓件廠第一輛馬自達929旅行車試制成功。
1991年,海南沖壓件廠開始以小批量進口散件組裝馬自達929旅行車(即HMC6470),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技術支持和相關生產經驗,導致這款車的裝配工藝與海外車型有著極大的差距。同年8月,海南汽車沖壓件廠、日本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和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三方草簽合同,日方共占25%股份。1992年2月,海南汽車制造廠與日本馬自達汽車公司合資成立了海南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HMC6470旅行車正式投放市場。合資之初,中方提出國產化需求,但由于并未進行科學嚴謹的國產化工作,雖然HMC6470國產化率已高達70%,但投放市場后很快就顯現出普遍的質量問題。由于1991年和1992年海南沖壓件廠為上海大眾配套生產206萬個沖壓件,實現1200萬元盈利,這才緩解了當時海南馬自達的生存危機。
馬自達于1991年推出的旗艦車型第五代馬自達929曾在國內風靡一時,該車以進口的方式被引入國內,其無框車門和修長的整體造型令人過目不忘。然而不為人知的是,海南汽車制造廠曾小批量進口馬自達929的散件進行組裝生產,與馬自達929采用同樣方式組裝生產的還有同時期的馬自達626轎車,但當時海南產626和929的產量極低,加之車身并未貼有海南馬自達的標識,使得這兩款車曾被部分經銷商充當進口車進行銷售。
當時的中央政府希望海南汽車制造廠與廣東三星集團共同成立一家以中方為主體的商用車合資企業,起初外資方選定為美國克萊斯勒公司,之后政府又將外資合作對象改為德國奔馳汽車公司,奔馳提出的條件是海南汽車制造廠不能與日本馬自達合資生產汽車。此后,項目談判持續了長達三年之久,最終奔馳決定放棄該合資項目,海南汽車制造廠與日本馬自達的合作進程也在談判期間被中斷。1993年,海南汽車制造廠相繼以CKD形式組裝生產了馬自達E2000(HMC6440)和馬自達MPV(HMC6450)。
1994年,海南馬自達推出基于第六代馬自達323打造的海南馬自達323(HMC6430),這款車搭載1.3L四缸化油器發動機,最大功率73馬力。相比最初投放市場的HMC6470旅行車來說,海南馬自達323的裝配工藝和整車品質有了質的飛躍。盡管合資公司已成立,但海南汽車制造廠并未獲得國家頒發的汽車生產許可證,其生產的汽車只能在海南省內通行,即便當時全國各地能見到不少海南產的馬自達車型,但這點銷量對于一家車企可謂杯水車薪。海南馬自達1997年瀕臨破產,為了取得汽車生產資質,海南省政府同意掛靠一家國有大型車企名下。1997年11月,一汽集團與海南省政府正式簽訂協議,雙方以國有資產無償劃撥的方式實現資產重組。
1998年1月,海南馬自達正式加入一汽集團,一汽海南汽車有限公司掛牌營運,該公司生產的車型終于可以被推向全國市場銷售了。然而歸屬一汽集團名下的海南馬自達并未獲得一汽資金和技術方面的支持,僅僅是獲得了生產轎車的資質。1999年3月,海南汽車生產的HMC6470旅行車獲準在全國進行銷售。兩個月后,海南汽車推出換裝國產豐田4Y(491)發動機的HMC6470旅行車,其國產化率已達到了85%。同年10月,海南汽車推出名為CA7160的馬自達323轎車,該車搭載一臺1.6升化油器發動機。由于90%以上的零部件需要依靠進口,海南汽車最終放棄了MPV。
盡管與日本馬自達已有幾年的空窗期,但隨著日本經濟的逐漸復蘇,馬自達看到中國市場巨大的商機后也急需尋求合作伙伴,海南汽車再一次與馬自達一拍即合,不過由于此前在華投資“吃過虧”,謹慎的日本人決定這次采用技術合作方式。2001年5月,馬自達緊湊型MPV普力馬(Premacy)在一汽海南正式下線,因當時國內MPV車型相對匱乏,一汽海南馬自達生產的普力馬一經推出便迅速占領國內緊湊型MPV的霸主地位。截至2001年底,海南馬自達普力馬銷量已達一萬多輛。
普力馬的成功增添了一汽海南馬自達引入新車型的信心,2002年7月,海南馬自達將誕生于1998年的第八代馬自達323引入國產,國產馬自達323被命名為福美來。海南馬自達最初并未給福美來搭載海外車型使用的1.6升和2.0升發動機,而是選擇與普力馬相同的1.8升自然吸氣發動機和兩款變速箱,如此一來使得福美來的制造成本得以有效控制。福美來推出后迅速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此后上市的別克凱越和現代伊蘭特與福美來一起被稱為中國車市的“新三樣”。
2003年8月,海南汽車在上海成立了海馬汽車研發有限公司。普力馬和福美來的熱銷,讓海南馬自達在此后的幾年里順理成章的成為當時國內主流汽車生產廠商,也讓日本馬自達看到了中國汽車市場的巨大潛力,使其有了拓展中國汽車市場更大的野心。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此時的馬自達已不滿足僅僅與海南馬自達技術合作所帶來的利潤。此后,馬自達將橄欖枝直接拋向了實力更強的一汽集團。2005年3月,一汽集團、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共同出資成立了一汽馬自達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馬自達6不久后便在一汽馬自達投產。
馬自達6被一汽“拿下”之后,長安汽車集團、福特汽車公司和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在2006年2月合資成立了長安福特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福美來的繼任車型馬自達3也在新公司成立不久后正式投產,海南馬自達再次遇到了沒有新車型可引入的尷尬境地,與兩款新車型擦身而過之后,無奈海南馬自達只能以普力馬和福美來繼續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國內市場苦苦支撐。正是在這樣尷尬的處境下,海南汽車從合資轉向打造自主品牌的道路,海馬汽車在此期間成立。雖然之后推出的多款車型仍基于原先馬自達車型打造,但“海南馬自達”標識再也沒有出現在這些車型上。
昌河鈴木(開局順利但未能保持優勢、車型遲遲不換代被市場遺忘)
1984年2月,長安廠和日本鈴木公司正式簽訂技術貿易合作協定書,進行微型汽車和發動機項目的合作。同年11月15日,第一批長安牌SC112微型廂式貨車和SC110微型載貨汽車正式下線,這也標志著長安廠正式從軍工企業轉型為民用車生產企業。得益于當時國內對低端客運和貨運車型的需求,長安牌微型系列車型一經推出便迅速得到市場的認可。與此同時,昌河飛機制造廠和哈爾濱飛機制造廠等當時全國多家汽車生產企業,陸續拿到鈴木公司的技術支持或以自行仿制的方式生產以鈴木Carry為原型的微型車。一時間,五花八門的國產微型廂式貨車和微型載貨汽車紅遍大江南北。
繼1993年長安汽車制造廠與日本鈴木合資成立長安鈴木之后,有過生產鈴木Carry微型車經驗的江西昌河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江西昌河航空工業有限公司,在1995年6月與日本鈴木株式會社和日本岡谷鋼機株式會社合資成立了江西昌河鈴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中方持股51%,日方持股49%。昌河鈴木延續早期生產微型車的經營模式,主營產品涵蓋微型客貨車、經濟型轎車和發動機等領域。長安鈴木將奧拓作為其引入國產的首款車型,昌河鈴木成立后遲遲沒能推出其首款車型,最終他們將目光鎖定為鈴木在1997年推出的Wagon R+。
昌河鈴木終于在2001年將Wagon R+實現國產了,這款名為北斗星的鈴木小車最初搭載1.0L發動機,2004年推出了69馬力的1.2L發動機,最大扭矩95N·m,配備5速手動變速箱。低廉的售價和寬敞的車內空間,受到工薪階層消費者和部分個體商戶的追捧。到了2005年,昌河鈴木為北斗星換裝了一臺最大功率95馬力的1.4L發動機。幾年下來,昌河鈴木僅對北斗星作出一些細微的配置調整,外觀始終是當初的老樣子,盡管海外市場已經在2000年推出了Wagon R+的換代車型,但昌河鈴木始終沒考慮這件事,北斗星就這么一直不斷“升級”的賣下去了。
2005年11月,昌河鈴木引入國產了一款對其來說極其重要的車型,這款車的原型車是鈴木2001年在海外市場推出的Liana,鈴木引入國產的是Liana在2004年海外上市的改款車型。雖然比原型車晚了一年推出,但比起老舊的北斗星,利亞納對昌河鈴木來說已經是非常及時的新產品了。最初上市的是利亞納三廂版車型,四款車型售價10.28至11.78萬元,搭載最大功率95馬力的1.6L發動機,配備5速手動和4速自動變速箱。2006年3月,昌河鈴木又推出了五款兩廂版利亞納,不過相對于當時熱銷的長安鈴木雨燕等車型,利亞納的銷量并不能讓昌河鈴木滿意。
為了提升產品競爭力,昌河鈴木升級了利亞納的動力系統,1.6L VVT發動機最大功率提升至109馬力。原先的昌河汽車以生產微面著稱,昌河鈴木在2007年5月推出了配置較高的浪迪。這款車搭載95馬力1.4L四缸發動機,除了標配的5速手動變速箱外,昌河鈴木竟然還推出了4速自動變速箱的浪迪,這在當時國內微面市場上絕對稱得上是極為大膽的決策。除此之外,昌河鈴木竟然還推出了采用全時四驅系統的浪迪。盡管浪迪在微面市場上極具產品競爭力,但商用為主的微面配置過盛導致浪迪銷量并不理想,苦撐幾年后最終退市。
2009年底,昌河鈴木被規劃到長安汽車集團旗下,本來就處在市場邊緣的昌河鈴木從2011年逐漸開始不再使用鈴木車標,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昌河鈴木“三環”車標。2011年11月,昌河鈴木引進國產了最后一款鈴木車型,基于鈴木在海外市場2008年推出的鈴木Splash打造而來的派喜正式與消費者見面。海外市場的鈴木Splash搭載代號K10B和K12B的1.0L三缸和1.2L四缸汽油發動機,以及一臺1.3L四缸柴油發動機,而國產派喜則采用代號K14B-C和K14B-G(帶有VVT技術)的99馬力和101馬力1.4L四缸發動機。
昌河鈴木派喜定位與長安鈴木雨燕相近,不過可能是由于并未使用鈴木車標的緣故,加上本身昌河鈴木的市場認可度就不夠,導致派喜上市后月銷量最高不過幾百輛,這款小車很快就被消費者所遺忘。由于昌河鈴木經營不善,自派喜停產后再無精力和資金引入新車型盤活企業,昌河鈴木最終在2013年11月被北汽集團重組。從那時起,重組后的北汽昌河就已經不再從鈴木方面獲得技術支持,之后所生產的車型也都是基于原先北斗星和利亞納基礎上開發的,昌河鈴木自此退出中國市場。
結語:
回望這些退出中國的車企,很多車企都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順風順水的發展了幾年之后情況便急轉直下。這其中更多的是因為過度自信,不管是對自家產品還是對市場。然而國內的汽車市場競爭一向是殘酷的,一旦有吃老本的想法,注定就會被消費者拋棄,回看這些退出中國的車企,大多因為如此。如今國內汽車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想要在市場站穩腳跟必須拿出過硬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否則“離開”是遲早的事……(圖/文 汽車之家 李昊鵬)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